超高頻電子標簽
隨著射頻技術(shù)趨于成熟,可以為供應鏈提供前所未有的、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。也就是說,公司將能夠及時知道每個商品在他們供應鏈上任何時點的位置信息。那么如何才能識別和跟蹤供應鏈上的每一件單品呢?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(xiàn),但我們所找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給每一個商品唯一的號碼--"牌照"-- 產(chǎn)品電子碼(EPC)。 EPC是在本世紀初由美國MIT的AUTO-ID中心提出的,它是一個非常先進的、綜合性的和復雜的系統(tǒng)。
中文名稱:超高頻電子標簽
工作頻率 :860-960 MHz
符合標準:ISO 18000-6C
內(nèi)存容量 :2Kbit,4字節(jié)/64塊
工作溫度:-20℃~+60℃
相關(guān)參數(shù)
工作頻率:860-960 MHz
符合標準:ISO 18000-6C
內(nèi)存容量:2Kbit,4字節(jié)/64塊
讀寫距離:3~10m (與不同的天線相配合)
工作模式:R/W(可讀寫)
工作溫度:-20℃~+60℃
適應速度:<60 km/h
防沖突機制:適合于多標簽讀取
數(shù)據(jù)保持:大于10年
協(xié)議標準
EPC 系統(tǒng)的最終目標是為每一單品建立全球的、開放的標識標準。
通過EPC 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展:
(1)能夠推動自動識別技術(shù)的快速發(fā)展;
(2)通過整個供應鏈對貨品進行實時跟蹤;
(3)通過優(yōu)化供應鏈來給用戶提供支持;
(4)提高全球消費者的生活質(zhì)量;
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成立了自動識別技術(shù)中心(AUTOID
CENTER),提出EPC概念,其后四個世界著名研究性大學、英國劍橋大學、澳
大利亞的阿德雷德大學、日本Keio大學、上海復旦大學相繼加入?yún)⑴c研發(fā)EPC,
并得到了100多個國際大公司的支持,其研究成果已在一些公司中試用,如寶潔
公司、Tesco公共股份有限公司等。關(guān)于編碼方案,目前已有EPC-96Ⅰ型、
EPC-64Ⅰ型、Ⅱ型、Ⅲ型等,并得到了UCC和國際EAN的支持。
自2001年以來國際上不僅已經(jīng)有許多大公司實施EPC方案,而且AUTO-ID
中心的目標是到2003年第四季度向市場推出商用硬件和軟件,讓公司盡早部署
配置AUTO-ID中心制定的開放式RFID系統(tǒng)。據(jù)預測到2005年EPC標簽的成本將
降到1美分,而從2005至2010年全球?qū)⒋笠?guī)模采用EPC。
1. 供應鏈上的管理和應用
2. 生產(chǎn)線自動化的管理和應用
3. 航空包裹的管理和應用
4. 集裝箱的管理和應用
5.停車場的管理和應用
6.不停車收費的管理和應用
7. 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
8. 倉儲管理和應用
EPC系統(tǒng)的設計
EPC的發(fā)展